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官服品阶常识,以及飞鱼服等级区分?对应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。

本文目录

  1. 宋朝不同颜色的官服代表什么啊?
  2. 唐朝上朝服饰?
  3. 飞鱼服等级区分?
  4. 戏剧中有的县官衣服是红袍,符不符合历史?
  5. 能推荐几本可以了解古代常识的书吗?

宋朝不同颜色的官服代表什么啊?

宋朝官服大致分为四个颜色,九品穿青色,七品穿绿色,五品红色,三品紫色。

大宋官服的等级也是根据颜色而定的。宫廷规定,紫色属三品以上,朱红属五品以上,绿属七品以上,县令等九品芝麻官只能用青色。

除着色外,还对配饰作了规定,如三品官须佩带鱼袋,腰间吊一件小物,所有官员均须佩带一件金黄色头饰,有点儿像今天骑马时的装备,这东西有个很牛逼的名字叫“乌纱”,所谓乌纱帽就是从这里来的。

扩展资料:

宋代官服基本承袭唐代的款式曲领(圆领)大袖,下裾加横襴,腰间束以革带,头上戴幞头,脚登靴或革履。公服三品以上用紫,五品以上用朱,七品以上绿色,九品以上青色。北宋神宗元丰年间(公元1078年至1085年)改为四品以上紫色,六品以上绯色,九品以上绿色。凡绯紫服色者都加佩鱼袋。官服图案以等级分,一,二品的画龙,三,四,五品是山水,以下是花鸟。

唐朝上朝服饰?

唐太宗贞观年间定令:百官之服,三品服紫,四品绯,五品浅绯,六品深绿,七品浅绿,八品深青,九品浅青。

高宗上元元年有进一步重申百官服色:文武三品以上服紫色,四品服深绯,五品服浅绯,六品服深绿,七品服浅绿,八品服深青,九品服浅青。此后遂沿革不变,成为有唐一代官服服色的标准。

官员袍服的质地、花纹、图案也有区别。七品以上官员可服花纹绫。五品以上官员袍服纹饰图案有雕、鹘、鱼、雁、花草等图案。据《唐会要?舆服》:诸王饰盘龙及鹿,宰相饰凤池,尚书饰雁,左右卫将军饰麒麟,左右武卫饰虎,左右鹰扬卫饰鹰,左右千牛卫饰牛,左右豹韬卫饰豹,左右玉钤卫饰鹘,左右监门卫饰狮,左右金吾卫饰豸,都督、刺史饰山形纹。

德宗时有规定:节度使以鹘衔绶带,取其武毅以靖封内,观察使以雁衔仪委,取其行列有序,冀人人有威仪。此种纹饰图案,各以文、武执掌而规定,时人称之为“袍花”。

唐代官员还有赐紫,赐绯,赐鱼袋之制。所谓赐紫、赐绯,即职事官的品阶还不及三品、五品,为酬其勋劳,赐以三品、五品的官服以示殊荣。赐紫、赐绯之后,通常可长期服用。此外,还有借紫、借绯,即官员的官品低于三品、五品,特许假借使用服三品、五品官服。如中央官出使外邦,地方官都督,刺史官品低的都可以借紫、借绯,但职任满期后,必须缴还,恢复旧有的官服。

三品、五品官员随品服又有给鱼袋之制。鱼袋三品以上饰金,五品以上饰银。睿宗景云年间,诏令衣紫者给金鱼袋,衣绯者给银鱼袋,玄宗开元时,还允许退休官员也可终身佩鱼。

自此,百官赐紫、赐绯,必兼赐金、银鱼袋。此制,唐人称为“章服”。章服是表示官员身份和地位的,唐人很重视,也常见于诗句之中。如杜甫“朱绂负平生,银章付老翁”,白居易“一片绯衫何足道,便留朱绂还铃阁”。

飞鱼服等级区分?

飞鱼服等级的区分在于功能不同,性能不同

飞鱼服的等级分为初级、中级、高级三个级别,每一级别的产品内置的功能不同,初级级别的飞鱼服轻巧、透气性较好,能有效地防止水分渗透;中级级别产品具有良好的防风性能,同时保暖效果明显;而高级级别的产品则具备较强的防水耐磨等特性,适合在山路、路边和极寒地区进行户外活动使用。

戏剧中有的县官衣服是红袍,符不符合历史?

“唐三千,宋八百,唱不完的三列国。”这是人们对戏剧内容的总体评价。戏剧来源于生活,而高于生活,它通过高度的概括性将历史故事升华为艺术形式展现出来。戏剧中的服装道具、人物形象都是有固定程式的。单就服装来说,现今流传的各种戏曲都以明代的服饰为标准。在戏曲中,无论是春秋时期的伍子胥还是三国时期的曹孟德,都是身穿明代的服饰出场表演。自然,戏曲中的各级官吏也要身穿明代的官服粉墨登场。

明太祖朱元璋登基为帝后,于洪武二十六年(公元1393年)规定了明朝官员官服的制式,大略如下:官服为圆领右开襟长袍,用纻丝或纱罗绢制成,袖宽三尺。一品至四品官袍服绯红色;五品至七品青色;八品至九品绿色;未入流的杂职官袍服与八、九品相同。官帽统一采用唐朝的乌纱帽,两侧加一尺二寸长的展角。腰带依官品有别,一品系玉带;二品系犀皮带;三、四品系装饰有金荔枝的腰带;五品以下系普通黑皮腰带。同时,官服胸前后背须绣上正方形的补子。文官一品绣仙鹤,二品绣锦鸡,三品绣孔雀,四品绣云雁,五品绣白鹇,六品绣鹭鸶,七品绣鹡?,八品绣鹂鸟,九品绣鹌鹑;武官一品绣麒麟、二品绣狮子,三品绣虎,四品绣豹,五品绣熊,六品绣猊,七品绣彪,八品绣犀牛,九品绣海马。官靴统一为粉底皂靴。

现在说回本题,为什么戏剧中有些县官穿绯红官袍呢?这是由于县官的官品而定的。

洪武元年(公元1368年),朱元璋依据人口赋税的多少,将天下划为1171个县,县的长官统称为知县,官秩为正七品。永乐十八年(公元1420年),明成祖迁都北京,在首都地区设置宛平、大兴二县,号称“京县”。京县知县官秩为正六品,由顺天府尹直接管辖。皇帝上朝之日,顺天府尹带领宛平、大兴二县知县随朝侍驾,立于京官之列。因为二县知县属于京官,所以永乐皇帝特旨允许他们穿戴绯红官袍。

自古以来,天子脚下的官难当。虽然官秩品级高于京外之官,但时时处处会受到勋戚贵宦的掣肘。豫剧《七品芝麻官》中那位敢把权相严嵩拉下马,“当官不为民做主,不如回家卖红薯”的强项知县,就是京官生存状况的真实写照。

能推荐几本可以了解古代常识的书吗?

《中国古代简史》张帆著,很专业,从史前讲到清中期

《国史概要》樊树志著,复旦大学历史系教科书之一,从史前讲到清中期

《国史大纲》钱穆著,经典,不过里面的一些史观已和现代不同

《万历十五年》,《中国大历史》(史前讲到清中期)黄仁宇著,这位前辈的观点都比较新颖,值得一看

《天朝的崩溃- *** 战争再研究》,茅海建著(第一次 *** 战争)

《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》,陈寅恪(que)著,名家著书,非常仔细的一本书

《文武北洋》,李洁著,有文采,有令人信服的推测

关于官服品阶常识和飞鱼服等级区分?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,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?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,记得收藏关注本站。